新春伊始,成都企业纷纷按下“加速键”,开启全速奔跑模式;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,全力拼搏争取“开门红”。多家企业陆续复工复产,投入紧张的生产中,赶制订单、聚焦创新、拓展市场他们以“起步即冲刺”的昂扬斗志,展现新春新风貌,誓夺首季“开门红”的亮眼成绩。
有企业蛇年春节期间坚守岗位,交付订单量超200万元;有企业新年计划建成并投用鲟鱼养殖新基地,鱼子酱计划产量超70吨。未来,预计四川的鱼子酱产量能够占世界的一半以上;更有“成都造”机器人企业春节很忙,新年计划进一步加速技术突破,继续拓展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等。
调试产品、完成环境试验与检验这个春节假期,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过得很充实。“有付出也有收获。”这是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宗福直观的感受。为赶在2月8日前交付客户订单,其团队在春节期间分批次坚守岗位,“产品交付订单量总量将超200万元。”
于企业而言,这组数字不仅是2025年的“开门红”,而且是信心的“增长剂”。“目前在低空探测雷达领域,我们的硬科技产品是国内领先的。”汪宗福坦言,企业今年在低空领域的产值规模有望达到6000万元。
“今年最大的任务是拓展。”汪宗福解释,从低空经济方面看,今年在巩固基本盘的基础上,将努力做好低空经济增量,“目前,我们深度参与天府新区低空经济综合集成试点,专注低空交通安全服务系统。未来,将推广应用于成都的低空交通安全服务系统。”这不仅是企业愿景,更是成都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。
2017年,湖南“伢子”汪宗福从武汉到成都创业,瞄准低空探测雷达技术开发及应用领域。在他的带领下,公司从6个人的初创团队,乐动·LDSports壮大到如今的90人,办公场地从200平方米扩大到1200平方米乐动·体育。低空经济安全领域城市型雷达产品从“0”到“4”,攻关的是技术,突破的是新赛道,交出的是试水即上百万规模的成绩单。
汪宗福自信地说:“低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,需要对全市低空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进行高精度、高效率的实时监测。我们的产品就是空中检测的眼睛,其作用类似地面交通的电子眼。”
2月6日清晨,两辆冷链车停靠在雅安天全生产基地备货,工作人员将一箱箱鱼子酱整齐摆放进车厢乐动·体育,它们即将被运往纽约。
“目前我们有11个鲟鱼养殖基地。2025年,乐山养殖基地建成后,将成为第12个基地,其产能将达到5000吨。”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(简称“润兆渔业”)董事长助理曾柄瑞介绍,2024年1月,1200罐“四川造”鱼子酱被送到哈尔滨,此后,这款“川字号”农产品被更多人知道,目前占据全球鱼子酱市场份额超14%。
网红鱼子酱到底留住了流量没有?曾柄瑞很有底气地回答,“留住了,并且今年还有了新的目标和期待。”他接着说,蛇年新春,企业推出了两款限定礼盒,价格从三百到上千元不等,主要受众群体是企业和个体消费者,“春节前1个月是销售高峰期,很多人买来送礼或制作成年饭。春节假期工厂都在不间断地发货,国内销量接近脱销。”
谈及新年目标,曾柄瑞表示,从扩大产能方面看,乐山鲟鱼养殖基地计划今年内建成并投用,“2025年企业计划鱼子酱产量达到70吨到80吨。在未来,预计四川的鱼子酱产量能够占世界的一半以上。”而从销售端看,企业今年将深耕国内市场,“目前海外市场朋友圈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,今年打开国内市场,让更多的国人吃上四川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”
此外,在新品拓展方面,乐动·LDSports“企业在研制更多鲟鱼鱼肉产品,包括酸菜鱼、烤鱼、火锅鱼片等。”曾柄瑞介绍,鲟鱼又称“水中活化石”,其肉质紧实、嫩滑,“年前,企业在熊猫基地开展过鲟鱼科普活动,今年这类科普活动还将持续开展,目的是提升鲟鱼的知名度,让更多人了解四川造,并将其视作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。”
带着自主研发的“成都造”机器人,回母校电子科技大学参与机器人“大拜年”活动;在成都交子大道携机器人、机器狗与市民共迎新春;参与多场机器人街头“斗舞”互动蛇年春节,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具身科技”)两款旗舰产品天行者1号人形机器人和灵瞳四足机器人非常忙。
“有智慧,更有体能。我们的机器人在一场场挑战中,不断收获实战经验,为下一代产品优化,即更加精密的运动控制和智能化感知奠定基础。”具身科技CEO冯振宇介绍,在一场场蛇年新春活动中,机器人在不断接受挑战的同时,也展现出了“成都造”的魅力,“机器人现场展示一项项技能和才艺,呈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研发最新成果,与市民同迎新春。不少市民主动与机器人合影、互动,这对企业来说乐动·体育,是一剂强心剂。因为,我们的产品被来自全球的游客、市民看到并认可。”
谈及新年计划,冯振宇信心满满地说:“将进一步加速技术突破,继续拓展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,并为智能制造和服务领域带来更多创新解决方案,助力产业转型升级。”
如果将其具象化,乐动·LDSports冯振宇认为,2025年,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布局AI机器人赛道,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,“当前,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渐趋成熟,大模型+具身智能打开人形机器人产业长期成长空间。同时,人形机器人也是衡量高端制造业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。无论从应用场景打造,还是技术研发突破方面来看,成都都有绝对的优势,这对企业而言,是信心亦是动力。”